阅读更多" />

恆大造車奇景

恆大造車奇景

大規模招聘、項目獎金、年終獎不落,恆馳5比預期提前下線,甚至有員工透露恆馳5將在下半年量產,恆馳7年底下線。看起來一切都在好轉,恆大汽車量產就在眼前。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年關將至,有恆大汽車人的朋友圈曬出了一條招聘信息:恆大新能源汽車天津公司,2022職等你來。配圖信息可見,此次招聘崗位多達上百種。

“大規模招聘開始了。”恆大汽車天津公司的楊過(化名)向全天候科技透露,目前還有一個回潮計劃,讓離職員工重返公司。 

就在這幾天前,同為恆大汽車人李一龍(化名)剛剛領取到了自己的年終獎,且達6位數。這讓他有點意外。“恆馳5下線時,已經給大家發了一筆下線獎金,沒想到還能等到年終獎。” 

不過,這樣的福利並不是惠及所有恆大員工,據恆大集團另一業務板塊的員工透露,今年就沒有發放年終獎。 

房地產業務的不景氣,讓眼下大火的新能源汽車業務成為恆大翻盤的希望。整個集團的重心已經開始向汽車業務傾斜。 

許家印在去年10月的一次“復工復產專題會”上宣稱,10年內要將房地產的銷售規模從7000多億元壓降到每年2000億元左右,同時完成由房地產向新能源汽車的產業轉型。 

今年1月21日,恆大發布公告稱,肖恩獲委任為執行董事,梁森林獲委任為非執行董事。現年50歲的肖恩,是恆大汽車的執行董事及董事長、恆大集團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這一調整,或意味着汽車板塊要正式挑起大梁。 

為了盤活汽車業務,恆大汽車在去年十一后喊出“大幹三個月”的口號,力保天津工廠恆馳首車下線。為此,恆大汽車輪番將上海和南沙基地的員工調往天津支援。 

今年1月,恆馳5傳來“提前12天下線”的捷報。這讓部分恆大汽車員工看到了希望。 

“內部說法是恆馳5今年下半年量產,接着恆馳7年底下線。”有恆大汽車南沙基地員工向全天候科技透露,而恆馳7的定價更高,或在20萬元以上。 

但也有員工對此並不看好。參与了天津工廠“造車”的恭弘=叶 恭弘劉(化名)認為,工廠當前產線問題不少,且缺料嚴重,即使量產,最終恆馳5 的形態也不是目前所見,“很有可能減配。” 

無論最終是否能如期量產,只是對於恆大來說,似乎也沒有退路。 

在蓋世汽車研究院總監王顯斌看來,加速走向量產,或許也和恆大急於保住其汽車生產資質有關。 

2012年,《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建立汽車行業退出機制的通知》打破了汽車生產資質的“終身制”。根據這份文件,不能維持正常生產經營的汽車生產企業,將實行為期兩年的特別公示管理,特別公示期滿后仍未申請准入條件考核或考核不合格的企業,將暫停其《公告》,且不得辦理更名、遷址等基本情況變更手續。 

2019年恆大收購國能汽車一併獲得生產資質后,其天津工廠就幾乎陷入了停滯。這意味着恆大汽車有丟失生產資質的風險。 

2022年,恆大汽車究竟能否順利實現量產?量產之後,等待它的前景又是什麼? 

孤注一擲

資金吃緊后,恆大對其汽車業務的態度經歷了180度大轉彎。

去年8月,恆大曾發布公告稱,“正在接觸幾家潛在獨立第三方投資者探討有關出售本公司旗下部分資產”,而恆大汽車就在這“部分資產”之中。此時市場有消息稱,小米曾與恆大就此進行接觸,但恆大很快發布聲明稱,只是“與小米集團有過初步交流,並未深入洽談推進”。 

與此同時,汽車業務的虧損讓恆大越來越無法承受。 

根據恆大汽車2021年上半年盈利預警公告,其2021年上半年錄得凈虧損48億元。從2019年恆馳亮相算起,截至2021年上半年,其累計虧損已達174億元。 

恆大汽車在不久後傳出拖欠員工工資、公積金等情況。“從9月開始欠薪,連續兩個月,11月才開始補。”多位恆大員工證實,12月已經基本補齊,不過,裁員的賠償仍未到位。 

在此期間為了節流,恆大汽車開始讓部分員工休假,但各個部門的標準並不一樣。例如在天津工廠,有的部門休假員工比例只有20%,有的卻可以達到50%。 

而在休假期間,員工只能拿到底薪。以廣州為例,從2021年12月1日起,廣州全日制就業勞動者最低工資標準才調整為2300元/月,此前為2100元。一時間,離職和勞動仲裁隊伍不斷擴大。 

但李一龍透露,從恆大汽車離職后的選擇並不多:“恆大汽車最初同崗位招人開出的薪資比同行約高出50%。”甚至有從恆大汽車換到其他新造車企業的HR,面對來應聘的前同事們,直言“工資不可能開超過恆大,都要降薪”。 

而僅有恆大汽車背景的人,被認為造車經驗“等於零”,轉行或更為合適,李一龍提到。 

一位不久前剛從恆大汽車天津公司離職,此前為國能汽車的員工直言:“每次裝車都是為了裝給外界看,沒有實際上的生產研發過程,我在這個企業4年了,沒經歷過正式的造車。” 

諸如此類“恆大不會造車”的說法不絕於耳。但售賣無果的恆大汽車,也無更多選擇,重新對外界喊出了“造車”口號。去年10月11日,恆大汽車掛出“大幹三個月,天津工廠恆馳首車下線”橫幅。 

來源:太平洋汽車網

想要重回軌道並不容易。尤其在合作夥伴和供應商面前,要如何解除信任危機?為了穩住供應商,恆大選擇提前支付項目驗收款。“在建期間驗收款都付完了,人家才答應他復工,要不人家根本就不幹。”恭弘=叶 恭弘劉透露。 

但另一位工廠後勤人員則表示,目前仍不一定能全部及時回款給到供應商,“天天被催,但是也沒有辦法。” 

留在恆大汽車的人,開始被重整隊伍,一些人去樓空的部門被合併。而許家印也多次在會議上給汽車“打氣”。 

“許家印在內部講話多次提到,現在恆大上下重心是造車。大概每個月會有集團會議或者劉總(劉永灼)給大家‘打一次雞血’。”李一龍表示。 

對天津工廠的產線改造也在同步進行,一部分設備通過供應商採購,一部分則直接從其他工廠拆過來。 

在此期間,廣州南沙、上海基地的員工也被輪番派往天津支援。“廣州南沙每批大概會派去100多人。”上述恆大汽車員工說,原來三地工廠每個廠都上千人,現在三個廠加起來1000人左右,單廠生產顯然人手不足。 

除了人員,廣州工廠試製的數輛恆馳5也被運送至天津工廠,與天津工廠的車型共同測試。 

1月12日,“大幹三個月”的號召迎來了成果——恆大官宣恆馳5首車正式下線,比原定時間提前12天。 

來源:瀟湘晨報

首車下線后,恆馳5量產似乎就在眼前。不過,據一位恆大汽車天津基地員工透露,這實際上並非恆馳5首次下線。在此次下線以前,恆馳5已經在內部經歷過“預演下線”,時間是去年11月,此後劉永灼到訪天津工廠時,恆大汽車內部又為其安排了一次恆馳5下線。 

媒體的大範圍報道,已經是恆馳5事實上的第三次下線。提前12天也就不足為怪了。 

地產烙印

新造車熱火朝天,過去一年,資本市場上,新能源車板塊整體遇熱,漲幅超過20%。

但恆大汽車並非如此。2021年2月,其股價曾一路攀升到69港元,對應市值超過6000億港元,超過長城汽車、上汽集團同期市值。但是如今其股價已跌到3.5港元左右,對應市值382億港元——即便恆馳5首車下線,投資者已經用腳投票。 

如果說蔚來的標籤是用戶、粉絲,小鵬的標籤是智能化、科技感,那麼恆大汽車的最大標籤是“地產”。 

地產背景在恆大汽車身上留下了數不清的烙印,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其如今的“失落”。 

據多位恆大汽車員工信息,汽車人員組成部分,在控股國能,大批挖角吉利員工后,也引入豐田派系。但其中仍有三分之一恆大汽車員工是從恆大地產轉崗而來,尤其在管理層更甚。 

在恭弘=叶 恭弘劉印象中,“大幹三個月”口號喊出后,團隊開始迅速響應。其中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其實是做計劃、做PPT。 

“方案之後得有預期,還得有激勵過程,這套東西很全。”他稱,這些在恆大內部已是常事,而且PPT通常不能出現太多專業術語,不能太難,免得領導“看不懂”。 

但也因此,在地產派和汽車派之間,很多時候“互不認同”。“比如說這個車我們認為裝完之後它會出問題。但是領導會告訴你先把它裝上,有問題再說,可能為了完成指標,先把差交了。”前述離職員工抱怨。 

且在組織結構上,恭弘=叶 恭弘劉認為目前發號施令的人多,幹活的人少。 

例如去年3月,為了加速造車進程,恆大汽車從吉利引進了兩位高層管理人才,一些層級較低的員工也隨之而來。為了順利安排這些員工,相關職位急速膨脹。“一個車間內不只有總監、副總監,車間內的各個細分業務也設置了高級經理、經理,一個車間里最多曾有4位總監。” 

派系對立、架構臃腫,但最讓員工感到壓迫的可能還是“營銷”。 

一位廣州區域的恆大汽車員工告訴全天候科技,“從2019年喊出要造車開始,一直很忙碌,加班到深夜,類似恆大地產的節奏。每個員工都背有賣房和理財的KPI。小管理層的理財KPI可以高達80萬,賣房是一年要賣出一套,日常是帶看。如果完成不了,會扣績效。” 

天津工廠同樣如此。天津工廠開始為恆馳5量產改造產線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員工工作重心都是營銷,如拉人看房、推銷恆大財富的理財產品。這些營銷任務被規劃成數額不等的指標。例如全員理財,一個車間內,一個10人的生產小組被分配的理財金額也達20萬元。 

在地產界,全民營銷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曾有公開報道統計,在百強房企中,有40家推出全民營銷。 

在恆大內部,員工的所有營銷行動都有詳細的記錄,一些員工因為營銷工作跟進不到位,被通報批評、扣罰獎金。“但去年9月暴雷開始,這些KPI到今天都不再提了。”上述恆大汽車員工表示。 

恆大汽車如今這般造車奇景,其實在恆大造車初期就有苗頭顯現。 

2019年,許家印高喊出“買買買、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試圖用收購、聯合以及戰略合作的方式大幹快上。 

通過收購汽車公司NEVS 51%的股權,恆大汽車將生產資質收入囊中。此後的一年內,恆大又陸續收購、投資多家汽車產業鏈公司,收穫了動力總成、底盤架構、輪轂電機等多方面的技術和知識產權,集齊了“生產要素”。 

對外,則用地產打法:瘋狂砸廣告造勢。 

地產人究竟能不能造好車,恆大到了證明自己的時候。 

能量產嗎?

恆大已經在恆大汽車身上投擲了數百億,為了籌措資金,去年11月,恆大汽車在短短一個月內先後募資5億港元和27億港元。

同時,恆大汽車還甩賣了一些資產,包括電動傳動系統公司e-Traction,以及英國輪轂電機製造企業Protean Electric。 

其中,e-Traction的出售價格為2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1452萬元),而兩年前恆大買入的價格為5億元。作為交易的一部分,恆大還免除了向e-Traction提供的約合人民幣1.55億元的貸款。去年10月有消息稱,恆大還計劃出售國能的瑞典母公司,這並不會影響其生產資質。 

對於缺錢的恆大來說,量產不僅能保住汽車生產資質,後續銷售汽車帶來的現金流,或許也能幫助其解決燃眉之急。 

如今,恆馳5已經下線,預計售價不到20萬元。恆大汽車希望恆馳5 LX能與奧迪Q3、寶馬X1等車型同台競技。 

通常來說,一輛車首車下線一般將同步開啟預訂程序。但恆馳5目前還未披露相關信息。 

同樣,一般首車下線往往意味着量產已經不遠了,在此階段,汽車的生產已經全線跑通。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產能,未來3-4個月的時間,車間將備產備料,不斷優化生產過程、提高效率。 

如今,恆馳5已經下線,但這款車能否真的在未來幾個月實現量產?行業觀點分化。 

一些行業人士認為恆大汽車能在今年實現量產,比較大的困難可能是資金。 

但有前恆大汽車員工認為,恆大不僅沒有量產的意向,而且也不可能實現量產。“這裏邊有很多隱秘性的東西,外人是不知道的,恆馳5存在不少硬傷,比較大的問題包括高壓熄火和電池過熱。在我們內部人來看沒有量產的希望。” 

但也有內部員工表示,其得到的信息是,恆馳5的量產預計在今年8月後。春節后南沙工廠將開啟恆馳7的研發工作。 

拋開恆馳5能否量產的問題,這款車即便能夠順利上市,其市場競爭力也存在一定疑問。 

畢馬威分析師曹飛認為,“在國內市場,新能源SUV競爭較為激烈,就恆馳5目前已有的宣傳內容,暫時還沒有找到更好的賣點,如果沒有突出特點,加上目前品牌力很難在市場中站穩腳跟。” 

若真如上述恆大員工所言,恆馳5還存在減配的可能,那麼競爭力還將被進一步削弱。 

不過在曹飛看來,恆大在國內的地產資源能夠為其搭建銷售渠道帶來幫助。“例如在3、4線城市的地產資源布置展廳等,可能打開一片天地。” 

渠道建設已經成為電動車比拼的一項重要能力,“蔚小理”也都在加速,只是憑藉手中的地產資源,恆大就能穩坐釣魚台嗎? 

在恆大“保交樓”的背景下,消費者走進恆大的門店買車,可能還需要十足的勇氣。 

當然,恆大汽車最終能否量產,產品能否經受住市場的檢驗,一切還得交給時間來解答。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全天候科技”(ID:iawtmt),作者:潘濤,編輯:羅麗娟,獵奇社區經授權發布。

评论已关闭。